软色情成痼疾!测评20款短视频直播App,6成可发儿童裸露视频
软色情成痼疾!测评20款短视频直播App,6成可发儿童裸露视频
数字时代下,短视频直播App发展迅猛,广大未成年群体也在这片互联网海域中畅游。与此同时,“熊孩子”激情打赏一掷千金,儿童因模仿视频中的危险操作受伤,父母强迫未成年子女直播吸睛等负面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
近两年,监管部门纷纷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出台了不少政策文件。高压监管之下,短视频直播平台是否建立起了有效的青少年保护机制?对于青少年打赏直播和退款问题,平台是否推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
2021年3月30日,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下称“中心”)发布《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测评报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款短视频直播App进行测评。
南都《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测评报告》
报告显示,青少年保护模式已成为短视频直播App标配,但内容单调、更新频率慢仍是青少年内容池的“通病”。还有App“一刀切”地禁用所有功能,直接影响未成年人使用体验。
此外,南都连续两年测评发现,“软色情”是平台一大痼疾,七成App未就少儿不宜内容作显著提示,还有六成App允许发布儿童裸露视频。
仅五款App承诺不将未成年人信息用于营销
报告提到,中心从安卓应用商店选取了头中尾部共20款端视频直播类App,从隐私保护条款、账号创建、内容审核、青少年保护模式设计、充值打赏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测评,满分为100分。
20款App未成年人保护程度测评情况。
测评结果显示,20款被测App的平均分仅为53.3分,70%被测App的未成年人保护程度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没有一款保护程度高。保护程度较高的分别是抖音、快手、西瓜视频和抖音火山版。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App在落实网络直播年龄限制要求和获得监护人事前同意方面都做得较好。比如20款App均有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专章,其中19款禁止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
但实测发现,仍有一款App——漂漂短视频,用13岁未成年人的身份证通过实名认证后,即可开通直播。
漂漂短视频允许13岁未成年人开通直播。
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75%的App只是简单提及需征得监护人同意,只有五款App有独立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此外,也只有五款App承诺不会将未成年人信息用于用户画像、营销等商业目的。
去年,南都曾发布《网络直播App未成年人保护报告》(下称《2020年报告》),实测了30款直播App。对比两年的测评结果发现,设有专门未成年人保护章节的App占比从26.7%跃升至100%,有了明显改善。
南都两年测评对比:App设有未成年人保护章节比例。
对于短视频直播类App来说,提供视频、直播等核心服务无需收集任何个人信息,近日出台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也做出了类似规定。但报告显示,么么直播等App仍需强制收集手机号才能使用。
中心认为,平台可在隐私政策中明确告知将如何收集、使用、存储和共享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特别涉及人脸等敏感信息,应承诺不收集、不分析提取。此外,平台可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采取更严格保护措施,如成立专门安全部门或进行高度加密。
“软色情”成平台痼疾,六成App允许发布儿童裸露视频
报告显示,七成被测App的视频中存在色情、烟酒、暴力等不适宜向未成年人展示的信息。打着“软色情”擦边球的内容已经成为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痼疾。
比如以“性感颜值担当”为关键词在微视App上搜索,多个视频封面为衣着暴露的女子。点开视频,有人做出挑逗性动作,还有人将镜头对准臀部拍摄。
微视中有穿着暴露的女子做出挑逗性动作。
然而,只有三成App对未成年人不宜内容做出显著提示。如在快手上搜索酗酒等内容,搜索栏下方会出现“珍爱健康,拒绝过量饮酒”的提示字样。
除了被动观看以外,主动上传未成年人视频也应该是平台重点关注的地方。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平台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密信息,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